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股赢家,赘述在文章结尾
“不作就不会死,这完全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曾经备受推崇的“东方佳酿”,如今在国内葡萄酒市场完全失去了光环,在本土消费者面前也难以站稳脚跟,年产量从142万千升骤降至仅剩12万。
国产葡萄酒为何陷入如此困境?难道是中国人不再喜欢喝葡萄酒了?
利润暴跌
《河山画报》曾用四个整版报道“东方美酒崛起”的盛况,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新产业,却没想到那只是行业最后的高光时刻。
中国葡萄酒正在快速消失。
全国一年的总产量,连上海人三天的消耗量都赶不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的情况。
那款曾被称为“东方传奇”的红酒,现在已经难以上国人的餐桌。
这一切背后是一场悄然发生的危机。
国产葡萄酒的衰退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回到2015年,那是行业的巅峰期,全国年产量突破142万千升,工厂日夜运转,种植户订单不断,笑容挂在每个人脸上,谁也没想到那是最后一场盛宴。
短短几年间产量锐减92%,仅剩下区区12万千升。
整个行业的利润更是从52亿元暴跌至不足3亿元,跌幅高达95%。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甚至比不上一家白酒巨头三天的盈利。
昔日霸主张裕交出了“二十年最差”的财务报表,营收大幅下滑,利润几乎腰斩;巅峰时期拥有近250家企业,如今只剩下寥寥无几,超过六成参与者已退出市场。
当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希望在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中国的“波尔多”,如今看来连最初投资的零头都无法收回。
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最终只剩下一地叹息。
国产酒的市场阵地,是如何被攻破的?
2024年澳洲葡萄酒取消“双反”税,塞尔维亚红酒也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这无疑是对一个本就岌岌可危的行业再添重击。
进口酒的冲击堪称典范股赢家,一个国际品牌仅用八个月时间便席卷十几亿销售额,相当于直接夺走了张裕四分之一的年收入。
这些品牌拥有成熟的品牌文化、完整的供应链,并深谙如何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味蕾。
短短五年间,进口酒的市场份额从32%跃升至超过50%。
国产葡萄酒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仿佛敌方现代化舰队已经登陆港口,而我们还在缓慢思考船坞该如何建造。
外部压力巨大,但更致命的,是来自内部的自我伤害。
早些年,国内龙头企业为了显得“高端”,广告中清一色采用法兰西风格的品酒师,产品命名也使用看不懂的外文。
这种做法无异于为进口酒做免费宣传,亲手把顾客推向竞争对手。
这种深层的文化不自信,渗透到包装与营销的每一个细节,处处透露着对西方的拙劣模仿,从瓶身设计到标签样式,都带着明显的“我是仿制品”的气息。
消费者自然会产生疑问:既然你是模仿者,那我为什么不直接选择那个被你模仿的原版呢?
营销方式更是远远落后,超过八成的酒厂仍在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业务员逐家拜访推销,这在抖音、小红书主导的时代,和刻舟求剑有何区别?
当进口品牌已经在直播间玩出各种花样时,国产酒的声音却微乎其微,偶尔尝试一些本土化营销,预算甚至连对手的零头都不到。
用冷兵器去对抗现代武器,这场仗怎么打?
断崖式下跌
如果说市场竞争是明枪,那么沉重的税负就是暗箭。
一件荒诞的事情是:国产葡萄酒被归类为工业品,需承担高达28%的综合税率,而远道而来的进口酒却被视为农产品,税率还不到10%。
巨大的政策差距在市场上造成了扭曲,一瓶宁夏酒庄出厂价120元的赤霞珠,零售价敢标到398元,而品质相近的智利酒,到岸价可能只要90元。
结果就是国人为了“面子”,宁愿花高价在宴席上开一瓶进口酒,我们在价格上输了,更在心理上主动将刀柄递给了对手。
当“进口的就是好”的观念成为大众共识,国产酒想翻盘,比登天还难。
走到绝境也意味着新路的开始。
泡沫破裂虽然痛苦,但也未必是坏事,它迫使整个行业从“贵族梦”中清醒过来,直面现实。
过去高达20%的过度包装成本,终于有人觉得刺眼了。
真正的转机来自一场“场景变革”。
贺兰山的酒庄,把直播设在热气腾腾的烤肉摊旁,主播一边啃羊腿,一边举杯大喊:“撸串配红酒,越喝越带劲!”评论区瞬间沸腾,一场直播销量堪比过去一个月。
天津王朝酒业,在“星空酒吧”快闪店推出煎饼果子搭配甜白葡萄酒,吸引大批年轻人排队体验。
云南酒庄的一款高酸马瑟兰,搭配当地风味独特的傣味鬼鸡,连专业厨师都连连称赞。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那些繁复的礼仪,而是生活中真实、轻松、自在的体验。
当95后和00后彻底摆脱品牌崇拜,国产葡萄酒的机会才真正到来。
中国葡萄酒的未来,不在西方的评分体系里,也不在那些故作神秘的金奖银奖中,而是在我们自己的餐桌上。
撕掉“贵族”的标签,别再迷信所谓帕克评分,消费者自己的味觉才是最好的评判标准。
如果法国人能边吃薯条边喝掉全球最多的葡萄酒,我们为什么不能配上一口蒜瓣来享受我们的干红?
当那杯酿造了四十年的东方韵味,敢于放下架子,真正融入市井生活时,它距离重新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子就不远了。
短视频时代模糊了地域品牌的界限,没有怀才不遇的说法,只要敢于撕下贵族标签,通过创新营销开辟新路径,百亿级单品有望在未来五年内诞生。
结语
国产葡萄酒真的要走向终结了吗?当我们快要脱下那件象征身份的长衫,走入烟火人间时,那杯酝酿了四十年的东方滋味,是否终将走出深巷,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这还有什么想表达?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1】界面新闻2024-08-24《国产葡萄酒一哥张裕卖不动了》
【2】大众日报2024-08-26《业绩创17年新低,“葡萄酒一哥”张裕卖不动了》
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