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百事达配资
负
青
春
笔者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北京985大学2023级法学硕士,参与了北京选调、国考、天津选调、北京市考、福建选调笔试,其中国考、北京市考、福建选调进入面试。
一
时间安排
6月:收集有关考公的资料
展开剩余90%途径:线上+线下。
对于岗位信息、考试模块等基础信息,可以通过参加考公班举办的讲座获得。这种形式能够面对面沟通,直接答疑,且可一次性获取历年岗位表、进面分及考试差异等信息,无需再分散精力在网上私信收集。较为便捷。
对于课程资料建议上网搜寻,看一看别人的推荐课程与测评,形成初步的学习安排。
7-8月:基础学习,扫清知识点
这个阶段重广度轻深度,目标是建立对行测、申论考点的基本认知。学习时标注疑难点,便于后期强化。同时,可试听不同老师的课程,选择契合自身风格的进行系统学习。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高照(资料分析、数量关系)、龙飞(图推)、郭熙(言语)、刘文超(判断推理)。
9-10月:薄弱项进行攻关
基于前期学习发现的短板,寻找对应名师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片段进行深度学习,并搭配专项习题集强化训练,实现重点突破。
tips:在这个时期,会有央选和特招的机会。由于这些参考名额带有一定选拔性质,建议提前向辅导员、就业办老师等了解相关信息,并密切关注通知。国考、央选和特招的考试时间和卷子与国考一致,因此这三个考试只能择一参加。
11月:刷套卷,形成做题习惯
每日安排
不追求过长的学习时间,高效率更为重要。同时适当社交、娱乐,不要让自己处于高压状态。我每日一般安排两个模块进行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减少疲惫感。刷套卷阶段百事达配资,一日一份,记录、复盘错题,优化做题习惯。
二
学习经验
1.政治理论+常识
政治理论:2025年新增的模块,不建议放弃。可参考山东考试的课程,内容丰富,很完善。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听全程,若时间紧张,在考前三天听几遍考前救急课程,大约两三小时。
常识:准备一些当年时事、新政,其余考察内容广泛,只能靠日常积累,准备难度较大。
2.言语
我选择的是郭熙的言语课程和习题集。在这个阶段我出现的问题是:为什么言语越学越低?我认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过度依赖语感做题。
初期的高正确率可能源于过去阅读中的积累,这种自发的语感能应对简单题、常规题中高频出现的搭配。但它零散不成体系,只覆盖常见的表达,难以处理复杂逻辑、精确辨析和出题者刻意设置的陷阱。并且开始系统学习后,接触新的规则和辨析点,但尚未融汇贯通。此时,新规则与旧语感相互冲突,加之刻意运用知识点分析,导致做题速度变慢,易钻牛角尖或忽略整体语境,反而降低了正确率。
对此,我的解决方案是:养成先运用语言逻辑、知识点分析,后语感验证的做题习惯。若两者冲突,优先相信逻辑分析的结果,并深究冲突的原因(是语言逻辑/做题方式掌握不到位?还是语感本身有偏差?)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来矫正。
对于错题复盘:
(2)词语辨析本:收集错题中的近义词,关注搭配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的差异。
3.资料分析
我选择的是高照的课程。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由于数学较差的原因,我的正确率只有30%左右,挫败感很强。对于这一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
(1)分知识点专项学习。资料分析的考点有限且常规,很适合专项突破的方式。针对性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对应的公式及公式变形,常见陷阱,并进行大量专项练习,直到能够快速反应考点。
(2)分题型练习。在熟练掌握知识点后,选择分图表类型(如:折现图、条形图、文字材料等)、分主题(经济、农业、人口等)的题本练习,重点提升重点提升预判题目可能考查的知识点和快速定位关键数据的能力。
(3)提高计算速度。适当地背诵常用的百化分数据;选择适合自己的速算方式;允许计算时有误差,关注选项差异而非精确计算,能选出答案就好。
4.数量关系
市面上较为有名的课程和课习题集我都尝试过,但因数学能力实在一般,始终难以熟练掌握。对于数学能力一般的同学,建议在备考时:
(2)专项训练: 针对这些“可做”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力求熟练。
(3)答题策略:将数量关系模块放在最后作答;快速扫视题目,优先找出并解决自己熟悉的题型;对明显超出能力或耗时的题目,果断放弃,确保整体效率最大化。
5.判断推理
类似本科时的法逻,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师课程,并加以大量练习。
三
其他建议
1.关于选择参加的考试
公考机会众多,若已有心仪的目标地区或岗位,可以提前参加1-2场其他地区或类型的考试。既能够为目标考试模拟练习,锻炼考场心态与时间掌控能力,也能更清晰地认知自身水平,避免选岗偏差。
2.关于选岗
法学专业可报考的岗位众多,初期感到选择困难实属正常。对此,可将选岗环节适当后置:一方面,不同岗位竞争难度各异,备考后期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会更准确;另一方面,招考岗位每年并非固定不变。此外,虽然国考、央选、省考及各地选调在考查形式和题型上存在差异,但其核心知识点高度相通。因此,可先进行统一备考,待考前阶段再针对特定考试进行题型强化即可。(例如:天津选调--数字推理;北京选调--不考数量;福建选调--语言基础知识、申论大作文1500字)
3.关于面试
(1)积累语料,大胆开口:通过背诵积累素材,不必过度追求语言绝对流畅,在表达中有中断、卡壳也是正常的。
(2)模拟提升:与朋友进行模拟面试,可录像复盘,纠正仪态细节(如小动作、坐姿等),表现大方得体。
tips:福建选调笔试通过后直接考察,没有常规的面试环节。
4.关于心态
准备考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过程中的挫折或外界干扰在所难免,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动摇,也不要因为他人的进度而焦虑,更不要盲目追求超长的学习时间。专注于自身节奏,理性复盘,将每次的错误都当做弥补缺漏的机会,保持稳定的心态直到考试结束。
来源:法学黄埔百事达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